通訊員 平宣
平利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群眾收入主要以外出務工和農業生產為主,每年有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轄區內不同程度存在特殊困難老年人群體沒人陪護、無人慰藉、就醫困難的問題。
面對問題,2023年底,平利縣立足于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和“千萬工程”試點縣建設,出臺方案,把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工作納入鄉村振興工作考核體系,試點推行“黨政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機制。
據了解,為規范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工作,平利縣民政局通過自下而上建立了獨居、空巢、留守等6大類特殊困難老年人名冊,實行專檔管理,動態調整,通過清單式管理,建立了全縣特殊困難老年人臺賬,為精準化、個性化服務奠定了基礎;同時圍繞環境衛生、生活服務、醫療服務、安全防范細化服務內容,明確了14項服務清單,形成“需求評估——精準服務——質量監管”閉環機制,全方位覆蓋老年人的需求,達到了有所需有所應的目的。目前,全縣1254名特殊困難老人已經全部落實探訪關愛責任,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暖心的關愛與幫助。
4月6日,在平利縣城關鎮牛王溝村,探訪員朱慶權和同事上門為特殊困難老人提供專業醫療服務。
村民楊占友說:“我去年七月份做完手術回來休養身體,探訪員經常來檢查、量血壓,我要買什么東西就給探訪員打電話,他們就會送過來,這讓我十分感動。”
“平時我們每個月來一次給老人進行血糖血壓檢測,如果老人身體不舒服需要用藥,我們也會及時送到,指導老人怎么服用。我們盡力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過得舒心、開心。”朱慶權表示。
平利縣城關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與專業機構合作建立定期探訪機制,為140名困難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心理慰藉、應急幫扶等“點單式”服務,有效緩解獨居老人的生活困境。
在長安鎮,平利縣常安鄉村建設服務公司的探訪員隊伍負責全鎮107名特殊困難老人的關愛工作,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多元化服務。
“探訪員時不時來打掃衛生,看望照護我們。一個人在家里,探訪員經常來關心我,我感覺非常幸福。”長安鎮長安社區居民朱經香說。
平利縣鄉村建設服務公司是平利在鞏固脫貧成果工作中探索出的以鎮為單位,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入股、社會資源參與的鄉村建設服務平臺。平利充分利用服務平臺有成熟的運營機制、有富余的勞動力資源、有熟悉村風民俗的服務人員等優勢,通過購買服務,把探訪關愛工作落實落細。
同時,組建專業化服務小隊伍,充分發揮全縣農村留守婦女、低齡健康老人和其他適宜人員的從業需求,依托鄉村建設服務公司,通過縣級民政部門專業化培訓,擇優招聘,組建了專業化、市場化的探訪關愛服務隊,每隊聘用當地富余勞動力,有效破解了照護不夠規范化、專業化、常態化的問題,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該縣還在八仙鎮創新試點,將全縣11個鎮109名特困老人(其中失能老人70余人)統一由八仙區域敬老院集中供養,按照“民政統籌、鄉鎮扶持、企業運營”模式,由天書峽鄉村建設服務有限公司實施專業化運營。院內不僅配備適老化居住空間、康復理療室、多媒體活動中心等設施,還組建了專業護理團隊提供24小時照護。另外,根據老人健康狀況定制營養膳食,常態化開展棋牌娛樂、康復訓練等活動豐富精神生活,實現“醫養康樂”全方位保障。
“我只是試著給社區干部提了一下,沒想到這么快就能落實,真是太感謝了!”城關鎮東關社區居民劉大媽高興地對社區干部趙亞莉說。
匯集“微力量”,點亮“微心愿”。據了解,對于征集到的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微心愿”,該社區居委會加以梳理甄別,綜合評估“微心愿”的合理性和緊迫性,進行登記造冊、分類管理。對于能夠立即解決的,社區居委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對于難度較大的,社區居委會積極與轄區共駐共建單位對接,協調轄區共駐共建單位參與“微心愿”認領活動,全力辦好“微實事”,實現“微心愿”。
在平利,在依托鄉村建設服務公司平臺、專業化服務小隊伍的同時,駐村部門、共駐共建單位、四支隊伍、網格員、志愿者都是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的重要力量,黨群干群關系也隨著一個個“微實事”的辦成、“微心愿”的點亮變得愈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