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經》里的文化符號到鄉村振興的“金鑰匙”,一顆果子如何富裕一方百姓?
陽春三月,春意漸濃,在這樣的時節里跟隨陜西網記者的腳步一同走進“中國光皮木瓜之鄉”安康市白河縣,探尋一顆木瓜如何實現“甜蜜變身”,助益當地群眾的幸福生活。
全鏈深挖 “土特產”變身“黃金果”
白河縣南依巴山、北臨漢水,這座鑲嵌在漢江之濱的“秦楚邊城”,歷史上素有“鎖秦雍、控荊襄,秦頭楚尾”之稱。如今憑借一顆顆木瓜,奏響了生態優先與產業振興的協奏曲。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白河縣栽培木瓜的歷史悠久,其淵源可追溯至唐朝。”白河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說,從《詩經》里走出的“木瓜”,在白河縣具備種植歷史久、資源稟賦優、產業基礎實的特點。
近年來,白河縣把加快木瓜產業發展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立足“土”、突出“特”、培優“產”,持續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穩步開拓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截至目前,全縣木瓜種植面積14.2萬畝,綜合產值達9.2億元,1.7萬戶群眾在木瓜產業鏈上實現增收。
秦楚交匯處,漢江育新機。地處陜鄂交界的白河縣,與湖北鄖西隔漢江相望,千百年來的南北文化交融,既鍛造出“秦”的堅韌,又浸潤著“楚”的靈韻。獨特的區位優勢不僅賦予了白河縣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滋養了獨特的風土人情,涵養了產業發展新優勢。
渾身是寶的木瓜,具備多種功效:果皮可提取果膠、籽油用于日化護膚,木瓜汁可做成果汁、酒、日化洗護產品,果肉可做成木瓜醬,連木瓜殘渣都可做成飼料、有機肥、活性炭等新材料。
從田間到車間,白河木瓜正演繹著現代產業“七十二變”。通過打造木瓜全產業融合鏈,利用木瓜藥食同源特性,木瓜“變身”成多種深加工產品,繪就了致富新圖景。
“隨著木瓜產果量的增加,帶動全縣建成木瓜加工企業8家,生產開發出木瓜果醋、木瓜果汁、木瓜白酒、木瓜果脯(干)、木瓜光啤等木瓜產品7大系列60余款。”白河縣木瓜產業辦主任商國楚說。
“原來木瓜皮和籽都扔掉,現在通過提高技術,可以進行進一步加工提取,生產木瓜籽油等產品。”陜西紫熙農業綜合開發公司負責人雷銀禮介紹,通過生產工藝更新將木瓜“吃干榨凈”,實現木瓜加工副產物循環、全值、梯次利用。
科創加持 “小木瓜”帶動“大產業”
全鏈條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加持。白河縣與省內各大高校開展校企合作,通過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和專家工作站,打造中國光皮木瓜產業研究中心,解決木瓜精深加工領域的關鍵技術問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不斷提升木瓜產品附加值。
陜西紫熙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院校的專家團隊合作,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研制的木瓜果脯、木瓜果絲、木瓜飲料等產品走俏全國市場。
“我們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更多群眾在產業鏈上增收。”雷銀禮說。
走進與陜西紫熙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一墻之隔的陜西安康百益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木瓜酒香撲鼻而來。展廳里,木瓜果酒、白酒、果脯、糕點、木瓜肌萃精華液、沐浴露……各式各樣的木瓜深加工產品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我們的產品主要以木瓜果酒、木瓜配制酒、木瓜精釀啤酒等為主,比較受年輕人歡迎。”該公司負責人王丹說,釀酒過程中產生的木瓜渣經過粉碎后可被制成飼料,進一步提升了木瓜的利用率和效益。
作為返鄉創業的90后,見到王丹時,她正為當晚的直播做準備工作。回鄉兩年來,她以開拓者的姿態深耕家鄉特色產業——通過升級產品包裝、推出多規格產品線、構建“線上+直播”銷售矩陣,讓傳統木瓜酒煥發新生。
“公司一期項目引進了國內先進的加工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年消耗木瓜鮮果2000噸,年產值可達4000萬元。”王丹介紹說,二期木瓜飲料廠房正在建設中,建成后將帶動木瓜產業鏈全鏈條升級。
在白河縣,從木瓜種植到管護、收購、加工等多個環節,越來越多的群眾與“木瓜”相連,端穩了致富飯碗。《詩經》中“投我以木瓜”的古老意象在這里延續,那些從盛唐流傳至今的種植傳統,化作漫山遍野的“金果”搖曳,繪就千年詩意與產業文明完美交融的現代農業圖景。
品牌賦能 “文旅+”激發“新動能”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涵養區,白河縣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利用漢江沿岸肥沃的富硒土壤,推廣有機種植技術,既涵養了一江清水,又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如今,“白河木瓜”已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認定、陜西省地理標志產品、陜西省區域公用品牌,成為秦巴山區綠色發展的新樣板。
“文旅融合,農旅互促”。白河縣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木瓜產業要重點圍繞基地管護、科技攻關、產品研發、市場拓展、品牌培育,支持現有企業推進新品研發、市場開發,力促木瓜啤酒和白蘭地生產線、木瓜康普茶生產線、分離式木瓜茶飲品等項目建成投產。
依托“中國光皮木瓜之鄉”優勢,白河縣探索“旅游+”模式,打造木瓜文化旅游小鎮,積極推進木瓜產業與觀光旅游、生態綠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通過舉辦木瓜文化節、木瓜啤酒節,開展白河木瓜酒品鑒、木瓜果王評選、木瓜攝影大賽等創意活動,持續擦亮“白河木瓜”區域公用品牌,提升品牌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新動能。
談及回鄉這兩年的感受,面對縣城資源有限、社交圈斷層的生活落差,王丹仍不改創業初心:既要以訂單農業模式托起種植戶的增收希望,也要懷揣傳承鄉土文化的使命感,將兒時記憶中的非遺佳釀推向全國市場。
“想讓更多人品味到木瓜酒里沉淀的匠心和鄉愁”,直播燈下忙碌的王丹道出心聲,鏡頭前的每瓶佳釀,都連接著田間地頭與都市餐桌的雙向奔赴。
一頭連著綠水青山,一頭連著金山銀山,在漢江之濱,秦楚古韻與現代農業持續碰撞,這顆承載千年文化基因的“黃金果”,正書寫著生態富民的新篇章。(記者 李惠茹 葉建峰 周潤峰)
(部分圖片由白河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