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吳虹
2024年是安康發展克難奮進、滿載收獲的一年。面對多重壓力疊加、多重困難交織的復雜形勢,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高質量發展“五個堅持”思路目標,改革創新、埋頭苦干,幸福安康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最新發布的《2024年安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記錄了過去一年全市人民勠力同心、銳意進取的奮斗歷程,展現了全市經濟承壓前行、穩步回升的奮進軌跡,描繪了全市高質量發展固本強基、蓄勢提速的生動圖景。
經濟發展韌性增強 穩的基礎更加牢固
全市經濟承壓上揚。2024年,全市堅持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推動經濟持續回升,經濟運行負重攀高、承壓上揚,整體呈現“前低、中升、后高”走勢。全市生產總值以一季度增長3.4%開局,以全年增長6.0%收官,全年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0和0.7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5;人均生產總值增長6.4%,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3和1.1個百分點。
產業水平穩步提升。2024年,全市以產業鏈條為紐帶,以卡位入鏈為突破,以增能提效為目標,突出資源整合、功能錯位、產業聯動,支持縣(市、區)圍繞首位產業建設特色專業園區,持續推進產業跨界融合、企業跨鏈融通,實現產業水平穩步提升。全市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1%、10.4%和4.9%,三次產業比為15.6∶25.5∶58.9,呈現一產穩、二產快、三產升的態勢,服務業“主引擎”作用凸顯,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主要指標穩中有升。2024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中有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高于全省1.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6%,高于全省6.4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3。其中民間投資增長22.8%,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4.0%,分別高于全省15.9和12.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3%,高于全省3.5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3。其中,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3.2%,高于全省8.8個百分點。
創新驅動科技賦能 進的動力更加強勁
創新激發內生動力。2024年,全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努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全市地方登記科技成果102項;登記技術合同918項;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18.8%;專利授權量1623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50件,分別較上年增加532件和58件。截至2024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361家,較上年增長54.3%。
新興動能茁壯成長。2024年,全市培育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食品、光伏、節能環保等產業,不斷完善產業鏈,推動新動能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1.7%,高于全省5.9個百分點,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11.3%,較上年提升1.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1.9%,全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4.6%,占全部投資5.0%,占比較上年提升0.1個百分點。
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全市服務業規模日益壯大,服務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科研技術、信息傳輸、租賃和商務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快速成長,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2024年,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3.4%、6.4%、4.8%和2.8%,為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內生動能培育壯大 活的源泉更加充沛
經營主體不斷壯大。2024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努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持續激發市場活力。12月末,全市“五上”企業2708個,全年累計新增272家,同比增長21.4%,為近三年最高增速。全市各類經營主體達29.77萬戶,其中各類企業6.03萬戶,增長4.0%。
人流物流活力增強。2024年,安康無水港啟動暨中歐班列商用車出口專列開通,恒口示范區“公用型保稅倉庫”正式通過海關審查驗收,“安康跨境數字貿易產業園”項目落地恒口示范區,開放發展水平與經濟外向度大幅提升。2024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24.26億元,增長20.3%,增速高于全省8.0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4.01億元,增長19.4%,高于全省2.9個百分點。全年安康機場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較上年分別增長5.5%和176.5%。
金融市場運行穩健。金融是經濟的血脈,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穩則經濟穩。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443.39億元,增長9.4%,較年初新增209.4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450.78億元,增長7.7%,較年初新增104.25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1189.95億元,增長8.5%,占全部貸款82.0%,占比較上年提升0.6個百分點。
生態優勢持續領先 綠的底色更加凸顯
生態建設成績斐然。2024年,全市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優中更優。全年中心城區優良天數357天,同比增加18天,創全省各地市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優;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994,同比改善6.06%,排名全省第一。地表水水質優良率100%,城市水環境質量指數2.9445,連續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漢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Ⅱ類標準。森林覆蓋率68%,森林蓄積量累計7700萬立方米,完成營造林53.32萬畝,義務植樹519.42萬株,厚植生態底色。
生態旅游蓬勃發展。近年來,全市不斷優化生態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推動全市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提速提質。嵐皋“村BA”火爆出圈,寧陜森林康養列入全國典型案例,瀛湖建成國內水路旅游客運精品航線,鳳堰梯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2024年,全市國家A級旅游景區53家,其中4A級景區19家、3A級景區33家、2A級景區1家。全年共接待國內游客5337.03萬人次,同比增長15.1%,國內游客總花費289.72億元,同比增長15.6%。
城鎮化水平不斷升級。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5.22萬人,城鎮化率55.21%,較上年提高1.44個百分點。七里溝立交、新關廟漢江大橋等重點市政工程加快建設,火車站廣場改造完工,喇叭洞泵站建成投用。新建26個便民停車場,實施154個老舊小區改造;保交樓、保交房任務全面完成,城市建設有序推進。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福的指數更加突出
居民收入穩定增長。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37元,增長6.0%,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其中: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5313和15434元,增長5.0%和7.2%,城鄉收入比為2.29∶1,較上年縮小0.05。
公共服務持續優化。2024年,全市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著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財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3%,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三個緊密型共同體”建設入選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教育公眾滿意度全省第一,全民健身工作評估全省第一。成功舉辦全國愛衛主題活動,醫改監測評價全省第一。
民生保障改善有力。全市不斷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的可持續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24年底,全市現有公辦敬老院145所,較上年增加3所,床位2.02萬張。全年參加失業保險職工16.09萬人,較上年增加0.95萬人。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8.04萬人,增加1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總人數263.91萬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40.35萬人。參加生育保險的職工16.38萬人,增加1.29萬人。
總的來看,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改革破題、創新聚力、實干奮進,各項工作從點線發力邁向全面提升,圓滿完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步履堅實。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的謀篇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幸福安康的關鍵之年。全市上下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省、市各項決策部署,以更大力度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以更實舉措大力發展“四個經濟”,以更強決心打贏打好“八場硬仗”,以更高標準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強力落實“七個加力提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在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