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沖
近年來,我市經濟發展形勢有喜有憂。喜的是,經濟增速持續領跑全省。近五年來我市年平均GDP增速達12.4%,高于全省2.9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去年,我市GDP增速為10.5%,高于全省2.3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憂的是,我市經濟增速近年來明顯呈現放緩趨勢,已經從2012年的15.2%逐步下降到2017年的10.5%。理清我市經濟增速為何能領跑全省又為何不斷下滑的根本因素,才能進一步把準我市經濟發展“追趕超越”的脈搏。
工業發展快慢是決定我市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
無工不富、無工不強,世界強國、國內強省都是主要依靠工業發展起來的。就我市而言,2000年我市第一產業占比高達30%,而二產占比僅為27%,可見我市當時還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城市, 當年GDP增速僅為5.8%,較全省10.4%低了近5個百分點。2001——2008年間,我市工業年均增速為13.5%,低于陜西工業增速17.7%,此期間GDP年均增速為10.2%,也低于全省增速12.9%。2009年后,我市開始加快向工業城市轉型,顯著提高了工業化發展速度,2009——2017年間,我市工業平均增速為20.3%,大幅高于陜西增速12.8%,這期間GDP平均增速達13.3%,高于陜西增速11.02%。在工業快速發展的拉動下,我市經濟占全省比重開始逐步提高,從2011年占全省經濟比重的3.25%上升到2017年的4.45%,我市經濟在全省的競爭力逐步增強。
盡管我市經濟增速仍然位居全省前列,但近幾年來增速不斷放緩,從2012年的15.2%逐步下降到2017年的10.5%,其原因正在于工業增速顯著下降。2012年我市工業增速達歷史最高30%,之后便逐年下降,2017年工業增速降至15.8%,僅有5年前的一半。工業投資放緩是工業增速下降的重要因素。2012年工業投資增速達歷史最高76.4%,此后便顯著下降,2013年至2016年間工業投資平均增速僅為13.8%。與工業投資占比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房地產業投資占比急速上升,從2010年的僅僅3%迅速攀升到2016年的32%,六年間占比提高近十倍。
根據經濟增長理論,短期內經濟增長主要靠總需求拉動,長期內經濟增長主要靠總供給拉動。總需求包括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在資本積累較低、消費力較弱的工業化初期,我市經濟增長主要還是要依靠投資需求尤其是工業投資拉動。工業投資不僅在短期內擴張了總需求,拉動了經濟增長,而且在長期內擴大了生產能力,增加了總供給,從而進一步拉動了長期經濟增長。房地產投資盡管在短期內能夠刺激總需求,但是并不能在長期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因而難以增加總供給,這就導致長期經濟增長難以為繼。
堅定不移加快發展工業是符合我市市情的正確選擇
當前,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市第二產業占比已經很高,2017年二產占比達到54.3%,超過一產和三產總和,也大大高于全國水平的40.4%,因此我市需要努力降低二產占比,提高三產占比。誠然,我市需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但是要注意的是,這不能以放松工業發展為代價。當前全國二產占比低于三產,但是要看到這是由于全國整體上已經邁入了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經濟結構自然轉型升級的結果。2000年中國二產占比高達54%,2010年中國二產占比仍達49%,而這十年正是中國工業跨越式發展,在世界舞臺上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黃金階段。2010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正是在中國工業大發展的帶動下,第三產業才逐漸發展起來并在規模上超過第二產業。但是第三產業仍然必須依靠而不是脫離工業才能進一步發展。生產性的服務業如研發設計、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信息技術服務是直接為工業服務的,生活性的服務業如住宿餐飲娛樂業也是在工業發展起來后,社會獲得了充足商品供給,人民生活水平和購買力提高了才能發展起來。可見,工業具有上帶一產、下促三產的作用,是實現三次產業加快提速、協調發展的關鍵。比如安康的富硒食品工業,是典型的一二三產融合型產業,涵蓋了農產品種植采集、初精深加工、倉儲物流配送、營銷服務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創造了新的價值。因此,新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欠發達地區不可逾越的過程,就我市而言,當前還處于工業化發展初期階段,工業化水平還大大滯后于全國平均水平,脫離工業化實際盲目發展第三產業,不符合我市經濟發展規律。
高質量發展綠色工業是引領我市“追趕超越”的關鍵途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意味著,質量而不是數量、品質而不是規模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決定要素。有一種觀點認為,就我市當前而言,還需要走國家過去那種“先數量再質量、先規模再品質”的發展道路,難以和全國水平同步轉向高質量發展。這種觀點忽略了要素資源稟賦變化對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事實上,國家過去依靠對外輸出大規模廉價商品推動工業化的發展模式不適用于我市。
一方面,由于要素成本較高,我市商品在價格上難有競爭力。我市地處秦巴山區腹地,90%以上土地都是山地,平地資源不到3%,土地成本高昂。2018年2月全國100大中城市工業土地的掛牌均價19萬/畝,還低于我市高新區工業基準地價。另一方面,我市的支柱產業以食品產業為主,食品和一般工業品的區別在于食品產業規模擴大往往帶來品質難以管控的問題,通過單純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的經濟效應有限。而國家對外輸出的產品以服裝鞋帽、玩具電器為主,這些工業品不存在規模擴大導致品質下降的問題,故而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利潤越高。加之我市資本和技術積累都相對缺乏,因而難以復制國家過去依靠低廉要素成本大規模輸出廉價商品的工業化發展模式。
在產能過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大背景下,在要素成本較高的市情條件下,我市發展工業必須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揚工匠精神,做強特色優勢產業,走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集聚集約發展道路。只有首要注重高質量發展,才能實現長期可持續的高速度增長。
就我市實際而言,生態優勢是我市最大的優勢,高質量發展綠色工業正是將我市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關鍵舉措。高質量發展綠色工業,首要是高質量發展綠色富硒產業。做強綠色富硒產業,不僅能促進工業發展,還能夠與現代農業、旅游業、康養業緊密結合,更有利于提高我市品牌知名度,打造秦巴明珠和休閑養生之都。從產業規模和前景上看,2017年食品業全年產值達到13萬億,比房地產12萬億的產值還高,當前我市食品產業產值只占全國產值的0.3%,發展食品業增長空間巨大。因此,要加快建立富硒產業標準化體系、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要加快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力塑造企業品牌。要更大力度精準招商引資,引進國內乃至國際上有實力的知名食品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充分開發我市富硒資源。要加快建立產業聯盟、行業協會,以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為核心,集中資源抱團發展。
高質量發展綠色工業,尤其是富硒產業,需要與發展農業和旅游業緊密結合起來。農業是富硒產業的基礎,沒有質優量足的農業產品,富硒產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旅游業是富硒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安康的富硒資源分布并不均勻,優質的富硒資源仍然稀缺,難以實現大規模批量生產。在富硒產品數量上難以高速度擴張的條件下,只有通過提高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和品牌價值,才能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加快旅游業的發展,吸引更多中高端消費群體來安康親身體驗美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質的富硒產品,能夠顯著提升我市富硒產業的品牌美譽度和品牌溢價,從而為我市綠色工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作者系市發改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