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魯健濤)6月6日清晨,石泉縣迎豐鎮香爐溝村的的幾位蜂農忙得不亦樂乎,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小心輕快地干著他們的“甜蜜事業”——取蜜。
只見蜂農們打開蜂箱,取出蜂脾,抖掉密密麻麻的中蜂,輕輕地切除蜂脾上的封蓋,蜂巢內黃澄澄、金燦燦的蜜汁滴之欲出,惹人垂涎……再經過搖蜜、過濾、裝桶等程序后,濃密黃亮、晶瑩剔透的一桶桶純天然蜂蜜呈現在大家眼前,隱約倒映出蜂農門臉上豐收的笑臉。
在“甜蜜事業”現場,該鎮香爐溝村貧困戶劉宗華欣喜地告訴筆者:“去年,我參加了鎮上組織的養蜂技術專業培訓,從中受到啟發,也學到了技術。今年,按照技術人員的指導,利用扶貧貼息貸款對原有的35個傳統蜂箱做了改良,又新購買了設備,增加了10桶蜂。我也加入到了養蜂專業合作社,幾戶全鎮所有養蜂的人都加入進來了,我們大家時常在一起學習和交流。”
據悉,該鎮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積極動員群眾尤其是有條件的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迎豐山大溝深,適合養殖中蜂,迎豐鎮黨委政府及時聘請了養蜂專業技術人員為蜂農提供“手把手”指導,改良傳統蜂箱,傳授現代養蜂技術。此外,在當地政府的鼓勵支持下,成立了迎豐鎮智圣養蜂專業合作社,為社員提供技術培訓、并做好市場銷售引導等服務。
該鎮的養蜂技術人員告訴筆者,經過蜂箱改良和技術革新,平均每個蜂巢每年能產三十斤左右蜂蜜,相比原來的傳統式養蜂,不僅幼蜂成活率高,蜂蜜產量也大大增加,而且取出的蜂蜜也更加優良。
筆者不禁在心里算了一本賬:“貧困戶劉宗華今年共有45桶蜂,每桶蜂年產蜂蜜三十斤的話,按照目前的市場價估算,劉宗華今年的養蜂的收入將達到5萬余元,今年他定能如期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