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珊 程志林
近年來,寧陜縣人大常委會創新工作思路,構建起“全方位謀劃、全鏈條參與、全覆蓋推進、全過程監管”的票決模式,推動民生實事項目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法治化,讓項目來自民聲、過程反映民意、結果贏得民心。
選好項目匯民聲
“現在下雨天開車送孩子上幼兒園,不僅方便停車,節省了時間,停一下也不收費。”說到寧陜縣城關鎮第二幼兒園對面的停車場,居民李女士由衷感到方便實在。
“我們通過協調,與關二社區聯合開發70余個停車位。既可以解決接送孩子上放學停車難的問題,緩解這一路段固定時段交通擁堵問題,也讓閑置資源得到利用。”實施縣城停車位項目的縣城建局局長張富林介紹。
縣城停車位項目是2023年民生實事票決項目中的一件,年初征集,年內順利完成投用,受到周邊群眾廣泛贊譽。
近年來,寧陜縣人大常委會堅持“一盤棋”謀劃,成立項目征集專項工作小組。一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發放調查問卷2萬余份、召開各類座談會38次,網上征集各方面的意見建議1756 件;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的陣地作用,以開展縣鎮人大“兩個全覆蓋”、選民接待日等活動為載體,與群眾面對面交流關于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的意見。并通過票決把群眾呼聲高、普惠面廣、可行性強的縣城停車位建設、老舊小區改造、便民橋建設、集鎮污水處理等項目作為當年的實施項目,累計征集項目建議218件,縣鎮兩級共票決民生實事項目250件。
督好項目應民心
“過去在公路上跑步,經常為安全擔心,如今這個跑道質感太舒服了,不僅跑起來十分安全,沿途的風景也很美,一個來回20公里,是我們‘跑團’鍛煉的首選之地。”城關鎮居民王林是資深長跑愛好者,談到的跑道是縣城至上壩河產業路項目。
如今,連續兩年入選票決民生實事的縣城至上壩河產業路一期、二期項目已成為寧陜鄉村休閑運動打卡地,帶動沿線群眾就業創業,成為便利群眾出行的幸福路。
為確保票決民生實事項目具有連續性、真正落實落地,寧陜縣人大常委會將其列為人大監督的重點,建立“事前介入——事中監督——事后驗收”的工作閉環監督機制。同時,通過成立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監督小組,開展“一對一”跟蹤聯系,定期通過與項目實施單位溝通對接、現場督查、召開項目推進座談會等方式進行動態監督。此外,還著力指導各鎮同步開展票決項目監督工作,將其納入鎮人大工作績效考核內容,實現縣鎮全覆蓋。
“我們累計組織人大代表200余人次,對76件票決項目開展現場監督378次,提出對策建議469條交縣政府辦理抓落實。”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康禮表示。
建好項目保民生
“之前,橋搖搖晃晃的,走著讓人害怕。現在好了,不光看著舒服,走起來也不擔心了。從門上過路的人多了,也能帶來生意。”家住城關鎮老城村2組六里埡的村民陶文金對家門口便民橋改造提升贊不絕口。陶文金在210國道邊開起農家樂,門口一座便民橋既是她通往柴山和板栗園的必經之路,也是游客前往景點石佛臺的捷徑。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今年,寧陜縣人大常委會將農村便民橋及危橋改造項目和農村改廁項目納入農村10件民生實事票決項目,累計改造提升危橋11座,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255座、集鎮公廁5座。
近年來,寧陜縣人大常委會制定印發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滿意度測評辦法,每年對票決項目進行年末測評。與此同時,通過監督小組視察、調研等方式,讓一件件民生實事票決項目落成,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
“我們將把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作為發揚基層民主、推進工作落實、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監督力度、注重結果運用,讓人民群眾在一件件民生實事中共享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真正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愛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