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太萱
子午梅花踏春而來、峽谷漂流盛夏開賽、寨溝梯田金秋豐收、平和梁頂冬雪皚皚……四季分明的氣候給寧陜創造出多彩的自然景觀。
近年來,寧陜縣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立縣”一張藍圖,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升級、村容村貌嬗變、基層治理優化等重點建設,奮力描繪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新畫卷。
基礎設施升級 扮靚鄉村“顏值”
漫步寧陜縣寨溝村環形路,映入眼簾的是在山野田間翩飛的朱鹮和大片插滿綠油油秧苗的稻田,家家戶戶房前屋后干凈整齊,花草樹木的清香令人神清氣爽……
“隨著朱鹮的到來和全縣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村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轉變,紛紛主動美化房前屋后的環境。”寨溝村黨支部書記張善紅高興地說。
自16年前世界首例朱鹮野化放飛活動在這里舉行后,寨溝村就成了朱鹮的“新家”。為了給朱鹮提供更加優質的生存棲息環境,寨溝村嚴禁村民在自家稻田和田地里使用農藥、化肥。
近年來,朱鹮的數量越來越多,不斷吸引游客前來游玩、拍照、采風。寨溝村因勢利導,先后完成朱鹮基地田園綜合體高標準農田治理200畝,種植有機稻188畝、荷花塘60畝,深入推進農村改廁工作,開展安全加固、五美庭院、風貌統一建設,分類分批改造提升農房,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
寨溝村還積極打造具有寨溝特色的鄉村旅游,依托境內黨性教育、朱鹮野化放飛等八大基地以及西腰嶺關、十八丈瀑布、石佛臺、古梯田四大人文景觀,打造了一系列自然科普、動植物保護、農耕文化、戶外拓展、人文教學等研學線路。
村容村貌嬗變 增加鄉村“產值”
2020年上榜中國鄉創地圖;2021年被評為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2022年被央視《我的美麗鄉村》專題報道;2023年獲「雪鹿獎」鄉建年度榜樣,漁灣村正一步步完成華麗蛻變。
“我們以村集體固定房產、辦公設施、路橋渠公共基礎設施和14個配套項目等固定資產,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每年按企業利潤的10%分紅,全村430名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成員變股東。同時,在訂單農業的基礎上升級發展認種土地,除了能收租金外,收成的作物再銷售還能獲得一筆收入。”漁灣村黨支部書記黃曉勇介紹。
據悉,漁灣田園逸谷綜合體的發展已帶動20戶60人通過流轉資源、入股投資、吸納務工、訂單種植等方式,帶動鄰村發展300畝中藥材基地、2000頭生豬養殖基地。預計從今年起,每年可獲得收益分紅15萬元,項目全面建成后,預計年接待游客突破3萬人次,帶動全村100戶以上發展產業、100人以上就地就業,戶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
“夏日荷花、秋日稻田,燃篝火、看星河,歡迎八方來客體驗集農耕文化、自然研學、特色民宿于一體的新漁灣,定會讓大家感受到不一樣的驚喜。”黃曉勇堅信漁灣村定會讓游客們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基層治理優化 提升鄉村“價值”
走進海棠園村村史館,“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塊獎牌引人注目。這份沉甸甸的榮譽獲得于2021年6月,在海棠園村黨支部書記李華文看來,這既是鼓勵和肯定,也是鞭策與督促。
近年來,海棠園村始終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理念,不斷創新“黨建+”模式,奮力培育鄉風文明,積極優化社會治理,強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提質增效,持續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為充分發揮老黨員的余熱,海棠園村推進“老雁新輝”行動,成立寧陜縣首家個人矛盾調解室——“陳老漢矛盾調解室”,還成立道德評議委員會,完善了“一約四會”制度,定期開展“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道德評議。黨員干部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帶頭踐行移風易俗新民風。
寨溝村、漁灣村、海棠園村都只是寧陜縣推進鄉村建設成效的縮影。下一步,寧陜縣將繼續把秦嶺自然生態作為最大資源優勢、最大發展潛力、最重要民生福祉,積極實施“生態立縣、旅游強縣、林業興縣”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奮力打造出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