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祝恒尚)近日,在嵐皋縣南宮山鎮桂花村,貧困戶李本山正手扶旋耕機,勁頭十足翻著地。“要不是村上為我提供在園區翻地的機會,真不知道上哪掙錢。”他笑呵呵地說。
51歲的李本山是家里唯一的頂梁柱。去年小女患病,3萬元的看病支出讓整個家庭背上沉重負擔。正當他為生計、為昂貴的醫療費發愁時,鎮上下派的第一書記程文安為他帶來好消息,讓他到村上的葛根種植園區干活,既方便照顧家人,又可每天拿100元工錢。
2016年初,桂花村探索精準扶貧對策,摸索出“引進公司、發展產業、促農脫貧”的路子,通過招商引進金興葛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貧困戶+互聯網”的模式,流轉土地1000畝種植葛根,兌現土地流轉費60萬元,在用工上優先使用對口綁定精準脫貧戶勞務,輻射帶動該村75戶181人貧困人口增收致富。
“在發展產業中,公司按每年300元每畝標準,從群眾手中流轉土地,建園區基地,群眾來園區務工每天可拿100元工資,生產的農產品公司包回收包銷售。”公司經理陳發金說。照這樣計算,李本山家土地流轉10畝,年流轉費3000元,每月出工23天,工資2300元,一年下來就可掙3萬余元。
實際上,今年桂花村依托境內千畝梯田優勢,還招商引進桂花香米產業園,流轉土地600畝,按“統一籽種、統一肥料、統一種植、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收購”的原則種植,著力提升桂花香米質量和品質,促農脫貧致富。
“按照‘五統一’原則種植水稻,籽種、肥料、病蟲防治等由公司承擔,公司還以每斤2元標準從農戶手中保底收購,既降低了農戶成本,提高了產量質量,還為農戶打開銷路。”該村第一書記程文安說。
同時脫貧工作組鼓勵貧困戶利用閑散土地大量種植糧食、蔬菜,養雞、養豬。“凡愿意自家生產無公害放心糧食、蔬菜、大米、大肉,由花里小學負責收購,農戶可以高于市場價10%的銷售價賣給學校。”該村掛聯幫扶單位花里小學校長周亮孝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