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姝特
“老張,你家空調外機加固了嗎?”“劉姐,樓道堆的紙箱得及時清理。”初夏時節的嵐皋縣城關鎮,西坡社區陳家溝小區網格黨支部書記陳久松正拿著筆記本逐戶走訪。這樣看似平常的工作場景,其中正蘊藏著該縣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密鑰。
近年來,一套“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的創新機制正在悄然改變著嵐皋縣基層治理的生態,在19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編織著基層善治的錦繡圖景。
網格里的“紅色前哨”
走進城關鎮肖家壩社區湖濱仰韶網格黨支部,一進門的《網格黨支部八項職責清單》格外醒目。這個僅有5名專職工作人員的網格黨支部,服務著周邊451戶居民。“我們既是信息收集員,又是矛盾調解員,還是民生服務員。”網格員王定青翻開工作日志,里面密密麻麻記錄著獨居老人藥品代購、小區停車位改造等70件民生實事。
像這樣的24個網格黨支部如星火般散布在該縣各社區每個角落。縣委社會工作部創新制定“三個清單”制度,既明確網格黨支部兜底管理無物業小區等具體職責,又細化“六條措施”規范走訪流程。據城關鎮黨委書記黃仁勇介紹:“我們通過暫借、租賃、合用等方式新建16處便民服務點,籌措40余萬元用于便民設施打造,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下樓就能辦事的方便,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
田地間的“流動服務”
“歐忠平家土地澆灌有機肥味道太大的問題需要再協調。”“夏運翠和余周舟兩人的地界糾紛得抓緊調解。”……在城關鎮西坡社區院壩會上,鎮干部、社區干部與群眾圍坐板凳,現場辦公的場景在該鎮已成常態。
為解決社區人員結構復雜、社情民情多樣、管理難度較大等問題,該縣積極探索干部群眾進網格、班子成員進企業、站所干部進工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企業重點難點和項目焦點堵點問題,發現矛盾、排解隱患的“三進三解三發現”創新做法,確保“群眾意見上得來、惠民政策落得細、為民服務跟得上”。400余名黨員干部、網格員組成“流動服務隊”,帶著政策匯編、問題臺賬走村入戶,把辦公室搬到田間地頭。
2024年汛期前夕,城關鎮四坪社區網格員羅勇在巡查中發現危巖體裂縫,立即啟動“隱患直報”機制成功防范一處險情發生。290名社區網格員完成3輪全域隱患排查,立行立改106處風險點;防汛防滑應急演練覆蓋43個災害隱患點,確保連續兩年安全度汛。
數據后的治理溫度
翻開城關鎮的民生賬本,數字躍動著溫暖:1275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建檔立卡,90余場健康義診、愛心托管服務滋潤心田;190起矛盾糾紛就地化解,256件群眾意見建議件件有回音。更令人矚目的是24個網格黨支部成立以來問題處置率持續保持100%,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如今,精密的網格治理模式使得該縣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攀升,曾經雜草叢生的閑置空地變身鄰里談笑的“口袋公園”,老舊小區加裝的50盞太陽能路燈照亮居民夜歸路,社區調解室里的爭吵聲漸漸被歡聲笑語取代,就連餐飲商戶營收也實現10%的增長。
“基層治理就像繡花,既要針腳細密,又要圖案精美。”嵐皋縣委副書記王誠表示,全縣將繼續深化“全科網格化”管理,進一步發揮網格黨支部直面服務群眾的優勢,確保網格內每一扇門都能進,每一個社區工作者都能辦事,每寸土地都有人精細管理,每個聲音都得到及時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