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鎮亮出“成績單”——嵐皋縣石門鎮脫貧攻堅工作亮點展示
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富琨 郭楠楸)隆冬時節,走進嵐皋縣石門鎮,通村公路提等升級、產業園區建設正酣、黨員干部入戶幫扶,正在脫貧攻堅的大道上奮勇前行,亮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石門鎮位于嵐皋縣西部,全鎮共有13個村1個社區,4204戶13427人,其中貧困村7個,貧困人口1432戶3640人,貧困發生率27.1%。2017年以來,該鎮探索推行公司+貧困戶、社區工廠+貧困戶、旅游+貧困戶模式,帶動貧困戶興產業、就業、創業,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
公司+貧困戶托起產業致富夢
石門鎮芙蓉村光華農業園區40頭生態黑豬出欄了,40戶股民各領取到一頭黑豬仔,個個笑逐顏開。
芙蓉村地勢偏遠,貧困面廣。為破解發展難題,石門鎮利用閑置山林資源,大力招商引資組建公司,發展生態農業園區。2016年成立光華生態農業園區,通過“返仔分紅”培育特色黑豬養殖產業。貧困戶按1500元入股園區,每股分三年返還3頭黑豬仔,再以訂單保底價回購,吸納75戶貧困戶入股,實現公司發展與農戶增收雙贏目標。
近年來,石門鎮推行“公司+貧困戶”發展路子,培育光華生態農業、振鴻牧業、秦盛中藥材、長豐林農綜合開發等合作組織,全力推行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定期銜接技術人員,舉辦種養技術培訓。積極動員農戶加入互助資金協會,落實相關資金支持,解決貧困戶發展的燃眉之急,促進了公司增值、農戶增收。
社區工廠+貧困戶拓寬就業新渠道
去年10月31日,嵐皋縣雅欣服飾有限公司入駐石門鎮月星村,全鎮首家社區工廠正式成立。
為推動就業脫貧,石門鎮探索社區工廠+貧困戶新路,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興辦社區工廠,擴大勞務增收。一方面,依托集鎮千戶安置小區,增強集鎮吸納人口和就近就業的功能,使貧困戶真正“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勞動技能培訓,盤活村級閑置資產和留守剩余勞動力,變“輸血”為“造血”,使農戶轉型為產業工人,解決了留守人群務工問題。
“社區工廠吸納了大量貧困家庭勞動力務工,一方面解決了我們的用人難題,一方面增加他們的收入,使農戶和公司獲得雙贏。”公司總經理吳宗兵介紹,目前已招工35名,涉及全鎮9個村,通過培訓上崗,工人日均工資能達50至80元。
旅游+貧困戶激發創業新活力
驅車走進橫溪古鎮,一串串紅燈籠,一家家小作坊展現眼前。風車、石磨、蓑衣,古香古韻迎面撲來。
該鎮“圍繞健全鄉村旅游要素脫貧一批”模式,實施旅游+貧困戶策略,推動貧困戶創業脫貧致富。結合鄉村旅游發展,借助千層河旅游環線優勢,搶抓陜南移民搬遷機遇,打造出景區橫溪古鎮。鼓勵當地農戶辦農家樂和農家賓館,經營石磨加工、油坊榨油、小甑子釀酒等傳統小作坊,走出了一條以旅游帶動貧困村變樣和貧困戶增收的路子。
緊扣全域旅游創建,石門鎮立足“橫溪古鎮——千層河——神河源 ”旅游環線,將閑置的辦公場地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千層河書畫寫生基地。打造“畫中橫溪”品牌,推出烤全羊、吊罐肉、篝火晚會,鼓勵農戶從事特色餐飲,優先使用貧困戶勞力和農副產品。扶持一批旅游商品加工作坊和經營戶,推出魔芋、臘肉、蜂蜜等20余種特色商品,拓寬了貧困戶增收渠道,帶動了鎮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