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輝 張博越
時下,走進漢陰縣,各項目建設現場車輛穿梭、吊臂起降,一線工人爭分奪秒搶工期趕進度;各社區工廠生產車間馬力全開,務工群眾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全力以赴抓生產、趕訂單……處處是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發展熱潮。
2024年,漢陰縣錨定全省產業功能縣、安康市域副中心城市戰略定位,以深化“三個年”活動為抓手,聚焦月河川道產業帶高質量發展目標,按照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思路,以“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為發展方向,堅持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引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和數字經濟,謀劃項目534個、總投資496.5億元,55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4.6億元,21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擘畫了錦繡漢陰發展新藍圖。
漢陰積極踐行“親商安商富商”九條承諾和“三真四到”服務舉措,大力推行“一窗通辦”“一網通辦”,千方百計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著力打通企業發展堵點、破除痛點、解決難點,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建立經營主體評議營商環境制度,以評議整改促使服務單位和服務干部作風大轉變、效能大提升。
組建“項目管家+稅務管家”服務企業團隊,市縣級重點項目立項、土地、環評等手續辦結率達到100%,讓企業放心落地、舒心經營、安心發展。搭建“漢企優服”企業營商服務平臺,推行入企執法檢查掃碼登記備案制,落實每月1-25日無干擾期要求,加強涉企信息歸集共享,推進各類惠企政策直通直達,公開征集營商環境問題線索,健全營商環境企業訴求閉環辦理工作機制,推動企業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選派40余名金融顧問深入鏈主企業,提供“一對一”優質高效金融服務和業務指導,幫助企業紓困解難、降本增效,通過政銀企平臺為企業授信5.97億元,發放財信擔保貸款34筆1.08億元,發放應急紓困基金396萬元。金融機構投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2.63億元,兌現各類惠企獎補資金3738.31萬元。連續三年獲評“全市招商引資先進縣”,營商環境綜合評價獲評全省優秀行列,政務誠信評價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成功創建為全省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國家級政務標準化試點縣以“優秀”等次通過終期評信。
該縣全面落實“工業強縣、農業興縣、產業富民”發展戰略,緊盯高質量發展目標,堅持用改革謀出路,引導企業“數字化轉型、智慧化提升”,打造更高水平的特色產業集群。經開區全年規上工業產值增長15.7%,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13.1%,園區千萬元以上入園企業累計達到115戶。形成企業集聚、項目集合、產業集群、要素集約、創新集成的一鏈一群”協同發展新格局。
漢陰聚焦產業鏈價值開發融合發展,持續推動農業現代化,全年糧食面積和復種指數雙增加,糧油穩產豐產。年產120噸“果蜜紅”生產線建成投用,京東物流倉儲園區建成階段性試運營;嘉木田園茶葉、鑫龍泰桃獲“富硒+有機”認證,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緊扣“3個十萬、2個百萬、1個百億”農業產業布局,高標準建設富硒茶、富硒糧油、富硒獼猴桃、富硒蔬菜示范基地,抓好鳳堰梯田和月河川道油菜種植全覆蓋,漩渦5000噸稻米加工項目建成投產。推動東方希望百萬頭生豬養殖項目長窖片區竣工驗收,漢倉百萬頭生豬屠宰及系列產品深加工項目開工,推動30萬只蛋雞項目開工建設。
漢陰縣緊跟現代旅游業發展大勢,立足自身良好的生態資源和區位優勢,以奔跑之姿、揚帆奮楫探索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持續釋放旅游產業新活力。據統計,漢陰全年累計接待游客486.8萬人次,同比增長19.1%,旅游綜合收入19.62億元,同比增長14.67%。2024年,漢陰縣瞄準“全域旅游”戰略跑道,以特色景點打造、旅游文化創新、體育賽事賦能、特色美食推介為重點,堅持在“融”上發力,“鏈”上拓展,深化“擴增量、活存量、強品牌、優服務、促合作”五大路徑,加快構建“一心三線五花灣”旅游布局。實施明城墻修復,建成魁星廣場,打造特色文化街區。先后舉辦中國汽車登山錦標賽、歐美職業籃球對抗賽、第八屆環秦嶺自行車聯賽、陜西汽車摩托車場地越野挑戰賽,聚焦雙河口古鎮、鳳堰古梯田、千畝荷塘、盤龍桃花谷、五一花遇灣持續開展引流活動富有成效。云海旅宿、馬家院子投入運營,雙河口“漢唐驛”民宿、謝家院子、夢想改造家、鳳堰田園農舍、盤龍民宿管家學校相繼開工。鳳堰梯田成功入選2024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漢陰農文旅國際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
漢陰以城鄉融合發展和綠色生態的自然風景為基本盤,積極挖掘旅游資源,持續做大做強旅游產業。通盤考慮分布在“兩山一川”10個鄉鎮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結合“千萬工程”,推動“一村一景”鄉村旅游產業“建點、連線、成面”,打造“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休閑旅游圈,吸引外來游客沉浸體驗“好客漢陰”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