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唐亮 屈小峰)漢濱區縣河鎮以抓黨的建設統領工作全局,創新“黨建+”思維,提升基層黨組織力,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激活群眾內生動力,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追趕超越,引領發展”。
夯實基礎強陣地。結合漢濱區“一軸四區”黨建示范點建設,計劃用三年時間,分三個批次將牛嶺社區、財梁社區、楓樹村、大垛村、姚河村、謝壩村黨、富強村黨支部逐步建成區級黨建示范點;將縣河社區、紅升社區、紅霞社區、毛壩村、凡廟村、燈塔村、上灣村、白埡村、鞏固村、林香村黨支部逐步建成區級黨建達標村。2017年已經投入300萬元,新(改)建大垛、謝壩、姚河、鞏固、財梁等5個村(社區)高標準活動場所,規范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配套完成體育健身器材,為黨員組織活動、方便群眾辦事提供了很好的陣地平臺。目前,已完成了牛嶺社區、謝壩村、鎮機關3個黨支部區級黨建示范點創建。
精細管理激活力。鎮黨委創新推行重點工作“四單”管理制度,即“白色任務清單、藍色督查督辦單、黃色警告單、紅色督查問責單”,從嚴強化領導干部、基層黨員的責任擔當和為民服務意識。堅持每月5日、20日開展“5+X”黨員集中活動日,規范“三會一課”,從嚴組織生活,扎實落實黨員積分制“紅黃”榜管理”,實行月積分、半年公示、年底總評,并將積分結果作為評先選優和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據。在各村(社區)干群中開展“雙樹雙帶”活動,通過結對幫扶和樹立典型的措施密切了干群關系,激發了群眾走產業脫貧的致富路子,促進了脫貧攻堅的步伐。大力倡導以“誠、孝、儉、勤、和”為主要內容的新民風建設,制定《村規民約》,成立了“道德評議委員會”“村民議事會”“禁賭禁毒會”“紅白喜事理事會”,通過抓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有力影響了群眾遵規守約的自覺性,形成了良好社情民風,為建成美麗富裕的新農村塑造良好氛圍。
培育主體促民富。通過“支部+”模式,黨組織指導引領、落實公司(園區)帶動、合作社共建、能人創業帶頭、返鄉人士指點、社區工廠吸納、社會組織幫扶、自主創業等形式,發揮“頭雁效應”,激發新動力,拓寬幫帶渠道。目前17村(社區)黨支部因地制宜、因類施策,積極籌建產業主體,走資源、資金、入股分紅的新路子,全鎮成立合作社11個,養殖場4個、產業園區2個、電商運營服務站2個,都不同程度的承載和促進了全鎮的追趕超越發展和脫貧攻堅任務。其中縣河鎮牛嶺茶果農民專業合作社“三變”改革已試點成功,經驗做法被《陜西傳媒》《安康日報》等媒體報道;大垛村揚奎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英理養殖合作社流轉土地栽植拐棗1500余畝,吸納參股貧困戶170戶;姚河村安順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全覆蓋吸收全村54戶貧困戶,計劃2018年完成整村脫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