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種植大冬瓜豐收啦
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柯賢會 鄧妙)“我這輩子做夢都沒有想到能住進三間兩層的樓房,而且種植的土豆有人給種子,成熟了還有人包收購,我的收入提高一大截,有了你們的幫扶,我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日子越過越好。”這是漢濱區早陽鎮代坡村貧困戶張德明,對前來看望他的漢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雷紹強說的一番話。
去年以來,漢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包抓漢濱區早陽鎮6個村的脫貧攻堅工作,這些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土地貧瘠、居住條件差,6個村共有2159戶8436人,其中貧困戶就有793戶2613人,扶貧任務繁重。為了幫助貧困戶盡快脫貧,漢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結合農村振興戰略,采取“造血”與“輸血”相結合的辦法,標本兼治,精準施策,奮力拔掉“窮根”,助推脫貧攻堅。
產業是脫貧的基礎,發展的支撐。為加大對主導產業的幫扶投入力度,該局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籌措15萬元,用于各包聯村產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結合包抓村實際,把精準扶貧與發展特色產業相結合,幫助貧困村組建“藥材種植”和“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中藥材、土豆、冬瓜、天麻、元胡、土雞等種養殖。搭建幫扶平臺,聯系引進安康元辰、金德、長壽醫藥等20多家藥材和蔬菜經營企業,提供產銷信息,免費贈送種子,確定專人全程跟蹤進行技術指導和收購。截至目前,該局指導幫扶建立專業合作社16個,帶動貧困戶200余戶,引進項目4個,指導種植土豆50畝、產量4萬斤、收入2.98萬元;種植冬瓜5畝、產量3萬斤、收入2萬元;生豬養殖項目,由興安商會免費提供豬仔、指導進行科學喂養;川烏種植項目,已與長壽醫藥、金德集團簽訂藥材收購協議,村民收入有了長久保障。
扶貧先扶志。為了提高貧困村整體人口素質,漢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采取“局長掛帥、副局長包抓、局干部結對幫扶”的辦法,加強宣傳、培訓,進行教育、技術、健康等綜合幫扶,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多次聘請專家和宣傳人員進村,采取群眾喜聞樂見形式,為村民宣傳講解“中藥材、蔬菜種植”技術、“市場經營基本知識”、“健康用藥知識”、“科學補碘知識”,還組織聯系村民外出學習,親身感受先進農村發展經驗,同時,按照 “誠、孝、儉、勤、和”標準,投資建設村活動室,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深入整治陳陋習俗,開展誠信建設活動,厚植民主法治精神,宣傳全方位提高村民綜合發展素質,發揮道德模范帶動作用,增強貧困戶自主脫貧內生動力。
要想富,先修路。為了改變貧困村交通條件落后的局面,漢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系交通部門,為6個貧困村協調修建9條共計19公里公路,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戶戶路相連的目標,打通了落后山區走向外面世界的“黃金通道”,為村民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
搬遷扶貧挪“窮窩”。對于那些居住條件差、生活條件惡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深度貧困戶,漢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聯系有關部門做好異地搬遷、危房改造工作,讓他們貧困群眾住進扶貧搬遷安置點居住,并通過發展社區產業和勞務付出等方式,確保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徹底解決貧困戶的后顧之憂。
在幫助村民“造血”的同時,漢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在村民急需救濟的情況下進行臨時“輸血”。多次動員本系統干部職工和相關企業為貧困村捐款捐物,幫扶以來,該局共投入慰問資金3萬余元,爭取各界教育扶持資金2萬余元,爭取愛心企業慰問金3萬元和生產生活物資,為特困戶發放米面油和藥品,為留守兒童發放愛心書包、文具,為包聯村調撥電腦、打印機、辦公桌椅等辦公用品,幫助解決貧困村群眾的基本生產生活問題。
正是因為找準了癥結,對癥下藥,拔掉“窮根”,才會藥到病除。通過堅持不懈的精準扶貧補氣血,強本固基添后勁,漢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包抓的6個村的主導產業蓬勃發展、道路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居住條件大為改善,鄰里和諧,村風文明,一個個富裕、文明、向上的社會主義新村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