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邱佑煒
在白河縣構朳鎮家朳村有位百歲老人錢光福,當人們問起他的長壽秘訣時,他總是說是自己的侄兒媳婦王義梅照顧得好,有孝心。今年54歲的王義梅始終“孝”字當先,“愛”字在心,用赤誠的孝心詮釋中華美德,用實際行動演繹感人親情故事。
錢光福出生于1924年,今年101歲,也是全村唯一一位百歲老人。老人的兒子錢世保,40多年前因意外事故去世,讓老人經歷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喪子之痛,沒過幾年兒媳婦又帶著孫子孫女改嫁了,這對錢光福來說又是一重打擊,自此以后他就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大伯,你不要擔心,還有我,以后就由我來照顧你,給你養老。”這時年紀不到20歲的侄子錢世禮說。
幾年后,錢世禮與同村村民王義梅結婚了,錢世禮的孝心善舉讓她深受感動。隨著時間流逝,老人越發年邁,為了維持家里生計,錢世禮選擇外出務工,家里的重擔就落在了妻子王義梅的肩上,對于老人所遭受的變故和打擊,善良的王義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主動扛起了照顧老人的重任,多年來老人的生活瑣事她都親力親為。
2017年,王義梅自己剛做完手術沒多久,家里的孩子也需要照顧,但她還是一如既往地按時給老人送飯,洗衣打掃衛生,細心照顧老人。給老人喂藥時,她發現老人因牙齒脫落吞咽困難,便將藥片碾碎了融進米湯里喂。這樣的事,在王義梅36年的照料中已是尋常。她常說:“大伯年輕時吃了太多苦,如今老了,半點委屈都不能受。”
當老人沒食欲的時候,王義梅就變著花樣做飯,米飯、面條、粥輪著來,像這樣無微不至的照料,時至今日,王義梅依然每天在堅持著。
王義梅用三十六載光陰書寫了一曲跨越血緣的孝心長歌。從青絲到白發,她以柔肩擔起風雨,用點滴關懷熨平老人孤苦歲月的褶皺。她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以平凡中的堅守撼動人心。這份超越血緣的親情,不僅為錢光福點亮了生命的余暉,更在鄉野間播撒下善的種子,讓“老有所依”的愿景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