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方景海 程際高 石磊)白河縣堅持黨建引領,以壯大市場主體、促進貧困群眾增收為目標,聚集各類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流動,激發人才優勢,促進脫貧攻堅。
拓寬聚才引智路徑,以創業創新驅動人才引擎。白河縣制定出臺《關于實施創業人才工程的意見》《全民創業促就業扶持辦法》《“四上”企業培育管理辦法》等“一個意見兩個辦法”,縣財政每年投入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人才創業扶持獎補,吸引2000余人回鄉創業。整合教育、農林科技、扶貧、人社等培訓資源,免費開展畜牧養殖、餐飲服務、電子商務等技能培訓,同時與省內外20余所院校簽訂聯合辦學協議,與縣內外42家企業建立工學交替、訂單式合作關系,培訓本地創業人才1000余人。制定《人才助推脫貧攻堅實施辦法》,認真落實創業人才引進、培養、扶持等措施,30名縣級領導和100名科級干部聯系300名重點創業人才,著力抓好返鄉人員創業孵化園、現代農業園區、社區工廠等市場主體建設,激發人才智力資源發揮創業促就業帶脫貧。
聚焦精準脫貧產業,以市場主體激活智力資源。大力推行“支部+人才+實體+貧困戶”模式,以建設+農業園區、+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七種新型市場主體為抓手,采取引、建、培、聚等途徑,深入實施以百村百個現代農業園區、百村百個專業合作社、百村百個山林經濟示范點、百村百名技術人才、百村百個電子商務為重點的“五百脫貧工程”。幫助各類市場主體制定發展規劃、征地拆遷、擴大產能、爭取項目、提升規模、打造品牌,支持市場主體做大做強做優。鼓勵支持各類人才建成各類市場經營主體208個,培育各類園區56個,推動每個村至少建立1個市場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8100余戶增收,實現培育一個市場主體、帶動一方群眾脫貧。
健全完善幫帶機制,以支部主導強化人力優勢。該縣堅持以黨支部為主導,采取“雙向承諾、協議共建”的辦法,讓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入股分紅、訂單銷售等方式與各類人才創辦的市場主體結成利益共同體,建立“支部引領、人才帶路、企業擔責、貧困戶受益”的利益聯結機制。實行村支部班子成員聯系經濟實體工作制度,積極協調經濟實體優先吸收當地貧困群眾入股參股,優先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優先利用當地貧困群眾承包地、林地、空置房產等資源,優先承建輻射帶動當地貧困群眾的公益項目,切實讓貧困群眾在參與各類人才創辦的市場主體產業鏈環節中獲得穩定收益。加大對人才創辦市場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運用產業獎補、勞務獎補等一系列激勵機制,引導和調動貧困戶參與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擴大市場主體輻射帶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