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安康日報)記者 孫妙鴻 周健:2月11日(大年正月十二),漢濱區建民鎮忠誠村村民馮茂友一大早就來到村上的忠誠現代農業園區蔬菜育苗大棚,看著苗床里的菜苗綠茵茵的成長,他心里美滋滋的,邊管護菜苗便盤算著今年該種植一些啥。
馮茂友告訴記者,他家原來只有2畝地,在園區成立前也種菜,但一年賣不到幾個錢。去年,他在園區做育苗,一年收入了3萬多元,還從合作社返租了四畝地的大棚,一年還能收入四五萬元。
和他同樣忙碌的,還有畢業于安康學院數學系、在蘇州打工四年回鄉種菜的胡科宏。他說:“在外打工一年只能掙3萬多元,吃住消費后便所剩無幾;貋砗螅以趫@區做蔬菜統防統治、藥殘檢測,一年也收入3萬元。家里還從合作社租賃了四畝地的大棚,一年還要收入四五萬元。比在外邊打工強多了。”
像這樣把土地租賃給園區,再從園區租賃大棚種菜的農民,在忠誠村有160多戶,占據了該村農戶的四分之三還要多,而外出打工者返鄉從事蔬菜養殖的就有40多人,這些農民還是農民,可概念變了!
那么,忠誠村現在園區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呢?
忠誠現代農業園區牽頭人劉瑞紅告訴記者,忠誠村地處城鄉結合部,村民們原來就有種菜的習慣,但都是傳統的種菜模式,不僅費神費力,效益也很低。于是,一些年輕人就就近或外出打工。2010年,村上成立蔬菜合作社,建設忠誠現代農業園區,把村里的800多畝土地進行流轉,然后進行統一整理連片開發,先后建設了800多個蔬菜大棚。
大棚建好了,園區又把大棚返租給農戶,讓農戶自主經營,這樣少去了合作社的管理成本,農戶的積極性就高了。
種的菜銷不出去怎么辦?
安康的氣候不適合種植反季節菜,只能種春提早、秋延后的時令菜,你上市的菜別人也上市了!于是,村上專門成立了公司,將農戶種植的菜實行保底價收購,并在安康城區開辦了23家蔬菜直銷店,實行統一配送,這樣,少去了中間環節,菜價自然就低了。市民喜歡,農戶少了風險,公司也有了收入。
怎樣確保蔬菜質量呢?
質量是生命線,園區采取公司管兩頭,合作社管服務,農戶自主經營的模式。公司統一采購菜種、統一銷售,合作社負責統一育苗,統防統治。這樣,種源有保障,農藥使用有保障,菜品質量自然有保障了。
經過這一番了解,讓人慢慢理解忠誠村的農民還是那些農民,變化的是他們從傳統農民過渡到了職業農民。這一轉變,農民增收了,村上有名氣了,市民的菜籃子也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