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徐明妍)今夏以來,持續高溫少雨天氣給我市農業生產帶來嚴峻挑戰,部分地區農作物受旱較重。為最大限度降低干旱損失,市農技中心聞“旱”而動,迅速落實“以秋補夏”“以管補損”等抗旱保豐收措施,組織農技專家下沉一線,用科技力量為秋糧穩產增收保駕護航。
科學統籌部署。結合全市千名農技干部進千村抗旱救災督幫指導行動,分赴各地開展抗旱工作,并及時制定秋糧抗旱播種及蔬菜、茶葉、魔芋、果業抗旱減災技術要點,通過微信公眾號、現場指導等線上線下方式宣傳抗旱保收技術細節,保證抗旱效果。同時,聯合氣象、水利等部門建立聯合會商機制,實時監測墑情、苗情、災情,落實改種補種晚秋作物、加強在田作物管理、推廣節水抗旱技術等舉措,實現以秋補夏,以管補損,全面抓好夏糧生產服務保障工作。
技術下沉一線。為確保技術服務全覆蓋,中心各科站技術骨干下沉一線,開展“一對一”田間診斷,精準分類施策。一方面,針對小麥、油菜、馬鈴薯等夏糧作物,結合天氣預報科學判斷熟期,組織人力、機械科學收獲減損。另一方面,對水稻插植困難地區和春玉米缺苗地區,鼓勵農戶推廣玉米營養缽育苗,有墑適時移栽。在條件適宜地區推廣鮮食玉米、速生蔬菜等“短平快”晚秋作物品種,搭配“種肥同播+抗旱保水劑”技術,搶農時改種補種。同時,在經濟作物、林果作物上大力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設施,配套“綠肥覆蓋”“淺中耕+秸稈覆蓋”技術,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針對水稻、玉米、大豆等秋糧作物,推廣“磷酸二氫鉀+尿素+蕓苔素內酯”葉面噴施技術,增強植株抗旱抗逆能力。
防災減災并重。提前制定應急預案,積極儲備一批農藥、肥料等防災減災物資,在秋糧農作物上示范推廣維大力、氨基酸、黃腐酸等微肥,增強作物的抗逆性,減少作物大田用水量。同時,加強在田農作物的病蟲害監測預警,及時發布水稻二化螟、玉米螟、茶尺蠖、茶網蝽等害蟲發生動態和防治指導意見,為各縣(市、區)發放農藥微肥等235件、性誘捕器220套、植保器械30臺,指導全市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面積32萬畝次,確保全年糧食任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