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魯保國 詹勝玉
初夏時節,生機勃發。陜西電視臺演播大廳燈光璀璨,全省參加全國第十一次殘疾人藝術匯演推薦節目在此正緊張有序錄制中。由我市組織編排的舞蹈《漢水韻》在舞臺上大放異彩。聽障學生優美的舞姿、非遺小場子與草帽圈的完美契合,展現了安康殘疾人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以節目的高質量注解著安康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能。
2024年以來,全市殘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殘聯的精心指導下,以建立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康復服務體系、就業服務體系、教育服務體系、宣傳文體服務體系、維權服務體系“六個服務體系”為抓手,著力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民生,為全市經濟發展、文明進步和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鞏固銜接成效明顯。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全面落實,8.3萬殘疾人直接受益,持續完善幫扶機制,扎實推進助殘共富促“千萬工程”。投入資金1676.7萬元,建立“千萬工程”助殘服務驛站50個,扶持農村殘疾人家庭經營620戶,扶持100戶殘疾人家庭開辦“八小經濟”;建立農村助殘增收基地30個,安置、帶動1095人次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就業增收;實施殘疾人陽光增收項目,扶持1310名農村殘疾人通過發展種植、養殖等產業增收;培育打造具有安康特色的殘疾人產業就業扶持機構22個,帶動410名農村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就近就地就業。助殘共富促“千萬工程”工作經驗在全省現場推進會上書面交流。
康復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常態化做好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機構規范化建設,12家定點康復機構發揮各自優勢,用足用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政策,組織對0-14歲有康復需求殘疾兒童進行篩查摸底,積極開展無監護人陪護康復訓練業務試點、異地享受康復救助和專業團隊上門康復服務,開通無障礙申請救助通道,救助殘疾兒童677名。全面落實輔具適配補貼政策,用好輔具適配服務平臺,開展輔具適配服務4234人次,服務率99.8%;輔具進社區新增524個服務點;殘疾人精準康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6.5萬人,康復服務覆蓋率達96%,康復服務覆蓋面49%。旬陽市緊盯全國殘疾預防聯系地區重點目標任務,全面實施殘疾預防“五大行動”,積極探索實施應用“互聯網+中醫居家康復服務”、應用分子和人工智能診斷技術、道路交通事故警醫聯動救援救治機制、殘疾人健康促進政策“四大創新”,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教育就業再上臺階。投入資金104.25萬元,資助殘疾大學生或困難殘疾家庭子女大學生212人;投入資金178.45萬元,開展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2969人次,組織殘疾人專場招聘會11場次,舉辦專場招聘活動8場次,為殘疾人提供崗位510個;對2072名殘疾人進行職業能力測評,對101家盲人按摩機構給予資金扶持,穩定和促進196名盲人就業;扶持幫助155名殘疾人實現自主創業;培育打造“美麗工坊”2個,安置和帶動25名殘疾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培育打造殘疾人直播產業基地1個,打造殘疾人主播10名,培訓帶動殘疾人116名;扶持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2個,安置重度肢體、精神、智力殘疾人輔助性就業15人。
托養照護更為規范。投入資金917萬元,為2500余人次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集中托養和居家托養服務。深化提升“居家托養+培訓+就業”的“嵐皋縣陽光家庭”殘疾人居家托養模式,在全省首家制定發布《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規范》安康市地方標準(DB6109/T312-2024),推動殘疾人居家托養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品牌化。
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切實加強殘聯組織建設,加強殘疾人專職委員選聘管理,全省殘聯組織建設現場會暨組聯干部培訓班在安康舉辦,首次組織開展全市鎮(辦)殘聯、村(社區)殘協專職委員骨干業務能力培訓班5期,對557名專職委員骨干進行培訓,延伸服務觸角,提升服務能力。
文化體育有聲有色。在巴黎殘奧會上,安康籍運動員成姣榮獲女子100米SB4級蛙泳、女子SM5級200米混合泳項目銅牌和一個第四名的好成績;組隊代表陜西省參加第14屆殘疾人健身周草地擲球項目推廣活動;10名殘疾人運動員被省殘聯選送參加游泳、田徑和乒乓球試訓,3名殘疾青少年入選陜西省殘疾人運動員隊伍;組織4名殘疾青少年參加中國殘疾人冰雪運動季陜西啟動儀式暨2024年陜西省冰雪項目推廣活動;12名殘疾人參加全省殘疾人精英賽和展能節活動,我市代表隊榮獲全省殘疾人展能節優秀組織獎和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道德風尚獎;鎮坪縣美麗工坊“黃三三手工藝坊”展示的手工精美編織工藝品,安康慈幼康復托養中心輔助就業機構現場展示的貼畫“清明上河圖”,退役殘疾人游泳運動員李常召、“安康好人”陳永兵現場直播帶貨表演,贏得了圍觀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