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錫松)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民政局聚焦民政領域服務對象所急所憂所盼問題,扎實開展八項“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目前各項行動收效良好。
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認真做好城鄉低收入家庭的認定和后續協調。截至目前,全市已走訪慰問低保、特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眾(含生活困難的黨員、老黨員)16873人,支出資金397萬元,走訪后解決政策問題6個,個案問題307個。
開展“關愛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動,從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入手,全市新建10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53個居家養老服務站、5個社區小型養老院,預計到年底將全部投用。
開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圍繞探索社區服務標準化,指導做好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相關工作,認真組織開展全市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和“社區萬能章”治理,促進社區服務提質增效。今年4月,通過安康綜合廣播就常態化開展防范打擊、處置養老服務和殯葬領域涉眾型非法集資問題進行了專題訪談宣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果。
開展“我為企業減負擔”行動,積極引導行業協會商會降低收費、規范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同時結合“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深入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活動。目前,已公開國醫培訓學校校友會安康分會等9家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
開展“保護地名文化、記住美麗鄉愁”活動,以紅色地名故事為重點積極推送優秀地名故事,完善鄉村地名信息、弘揚鄉村紅色地名文化,目前已完成了《安康地名志》《安康地名故事》《安康地名錄》初稿編撰工作。
全面啟動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工作,逐步實現申請人可易地申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資格認定。
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對象助學行動。隨著高考結束,目前已開展2021年考入普通全日制本科學校的事實無人撫養對象情況細致摸底工作。積極協調慈善協會爭取各種資源,在9月底前完成對2021年考入普通全日制本科學校的部分事實無人撫養對象提供助學幫助。
開展“慈善社工、情暖基層”行動,實施“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和鎮(辦)社會工作站建設項目,助力基層民生服務和鄉村振興,聯合市財政局轉發《省民政廳、省財政廳關于印發<陜西省慈善示范社區(村)創建活動實施意見>的通知》,目前各縣區已開展創建工作,全市選擇兩個縣區實施鎮(辦)社會工作站全覆蓋,引進專業社工服務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