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王柯)為搶抓時令,提早謀劃,全面推進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1月2日,市脫貧攻堅指揮部下發通知,決定在全市開展脫貧攻堅春季“三項行動”。
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三提升”行動。統籌短期任務和長遠目標,建立以貧困區域路、水、電等為主的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持續推進“項目供給制”,超前啟動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抓緊編制基礎設施建設“三提升”實施方案,列出年度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及時辦理項目用地、環評、安評等手續。統籌項目資金安排,妥善解決非貧困村、非貧困村中貧困戶的基礎設施建設。當年脫貧村建設項目必須在春季全面開工,10月份竣工投用;其他項目在9月底前全面動工,年底前全部竣工。
加快推進“兩房建設”行動。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提前溝通銜接,完善“兩房建設”計劃,做好環評安評等基礎工作,靈活運用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兜底保障住房、危房改造等政策,確保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全市所有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任務。嚴格落實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嚴控建房面積、自籌資金和建房成本等指標。對已經超出政策標準的,要及時、依規、以人為本進行消化處理。繼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管理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鼓勵興業創業,促進充分就業,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不返貧。
加快推進特色產業培育行動。圍繞“硒茶水游”生態友好產業鏈,加大特色產業培育力度,不斷壯大市場主體,構建大產業體系,延伸全產業鏈條。深化“三變”改革,擴大試點范圍,逐步推進集體經濟、扶貧互助資金、光伏扶貧貧困村“三個全覆蓋”,推動每個貧困村選準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龍頭、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村村都有實實在在的集體經濟。大力推廣“支部+X+貧困戶”、“三變改革”、“以脫貧攻堅統籌農村發展創新試點”、“十鎮十村百戶”、“社區工廠”、“技能脫貧”、“電商扶貧”、“一村一企一產業”、“能人興村”、“高新脫貧”十大產業精準扶貧模式,切實把貧困群眾嵌入脫貧產業鏈條,確保穩定脫貧。
通過開展“三項行動”,著力實現從幫扶為主向自力更生為主、由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產業和就業為主、由搬遷建房為主向基礎配套和新社區創建為主“三個轉變”,高質量完成 405 個貧困村18.23 萬貧困人口的年度減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