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昌勇 張昊 童慧
暮春時節,秦巴山區草木清明,鳥語花香。早晨的一場春雨過后,白河縣倉上鎮中心小學校園內生機盎然,孩子們的笑聲如溪流般清澈。
“阮校長好,阮校長好……”隔得老遠,就聽見孩子們與校長打招呼。阮校長一邊笑臉應答,一邊順勢將滾過來的籃球扔向正在操場運動的一群孩子。
阮校長叫阮家寬,今年43歲,2001年畢業后,先后在卡子鎮小學、構朳初中、白河縣城關中學擔任教務主任、副校長、黨支部書記等職務。2021年,被派往白河縣最偏遠的農村小學——倉上鎮中心小學任校長。2024年,因縣上實施“緊密型城鄉教育共同體”工作,又被任命為“倉上鎮中心小學教共體”總校長。
說倉上鎮中心小學偏僻,是因為它距離白河縣城50余公里,距離安康市區則有90余公里。校舍老化,辦公條件較差。
“增強師生的幸福感,先得從提升校園環境破題。要讓學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讓老師享受教育的幸福。”回憶起當時的想法,阮家寬說。
資金從何處來?阮家寬一方面向上級申請校建資金,另一方面積極與社會各界溝通聯絡。在各級各部門與愛心人士的支持下,他先后爭取到150萬元扶持資金。
資金有了,怎么花?阮家寬有自己的規劃——改善學校面貌和提升學校軟硬件設施同時發力。先后完成了教學樓墻皮美化、部室樓裝修打造、學生食堂改造升級、操場跑道翻新、教師辦公電腦換新……
硬件改善只是阮家寬邁出的第一步,真正讓學校煥發生機的,是他秉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理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學校現有社團20多個,最有名氣的當屬編織社團、烹飪社團、中醫藥社團……”阮家寬一邊介紹,一邊示意前往部室樓參觀。學校老師笑著告訴記者,“這可是阮校長的得意之作!”
“全國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德育先進集體”“立德樹人獎”……走進部室樓的大廳,整齊排列的18塊榮譽獎牌映入眼簾。
走進編織社團,仿佛置身五彩童話世界。桌子上擺放著色彩鮮艷、形態各異的“花卉”作品。“這些‘花卉’作品以毛線為原材料,以學校創客社團3D打印的花瓶為依托,相輔相成。”阮家寬介紹。
正沉浸在栩栩如生的作品之中,阮家寬又推開了烹飪社團教室的大門。廚房用具應有盡有,兩張八仙桌相對放置,桌面按照餐飲禮儀擺放著桌牌和仿真菜品。
“開設烹飪社團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自力更生和掌握餐桌禮儀,讓孩子從小就接受文明禮儀的熏陶。”阮家寬說。
經過長達40分鐘的參觀,室內的8個文藝類、5個技能類、2個科技類、2個生活類社團才一路看完。看著每間教室孩子們的各類作品以及孩子們參加各類比賽獲獎的證書,阮家寬的臉上溢滿了幸福的笑。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按照“緊密型城鄉教育共同體”工作安排,阮家寬所在的倉上鎮中心小學與冷水鎮中心小學、小雙小學“管理共進、師資共用、資源共享、文化共融、考核共評”。“教共體”骨干教師輪崗人數達到13人、走教2人,師徒結對定向幫扶6人,學生回流人數達到36人,2024年“教共體”綜合考評排名位列全縣第一方陣。
隨著古箏社團演奏的《漁舟唱晚》緩緩響起,中醫藥社團的香囊飄出陣陣藥香……一天的采訪接近尾聲。對于阮家寬而言,孩子們爽朗的笑聲,家長們的高度認可,就是自己留在這一方土地的答案。這份答案令人內心澎湃,讓人樂此不疲。
【采訪手記】
自2023年起,白河縣試點實施“緊密型城鄉教育共同體”,深入探索,推進試點變示范。2024年全市全面鋪開,旨在不斷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讓山區孩子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愿望。在交流中獲悉,一些異地就學的孩子,正分批次回到這所家門口的學校。學生和家長眾口一詞,“這所學校真的不錯!”
基于這樣的信任,學校傾其所能,只想給家長和學生一個放心的理由。
采訪中,我們深切感受到,阮校長和他的團隊把工作當事業,把校園建成幸福家園,把每一名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日常教學和社團組織找到樂趣,切實傳遞“時代向前,我們向上”的教育導向和“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這才是最走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