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楚珺
天朗氣清,春光浩蕩,安康人的微信朋友圈被喜訊刷屏。
“我為安康富硒茶代言短視頻征集活動剛剛上線,朋友圈已經被轉發刷屏了……”活動豐富、預熱充足,2021年“國際茶日”陜西安康平利分會場系列活動一定比去年效果更理想,作為活動的參與者和策劃者,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孫自余和同事們已經是成竹在胸。
“去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平利縣蔣家坪茶園時說:‘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能夠在這里脫貧奔小康,做好這些事情,把茶葉這個產業做好。’之后明顯感覺到大家精神抖擻,干勁更足了。”不僅是孫自余和同事們的工作狀態,不斷刷新的各項數據指標更加印證了安康茶產業砥礪前行的這一年。
2020年,安康茶園面積達107.3萬畝,產量4.3萬噸,“安康富硒茶”成為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唯一的陜茶品牌,紫陽、平利兩縣上榜“2020年度茶業百強縣”,分列全國第35位和第79位。
新科技,創造從茶葉到茶業的更多可能
“茶樹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和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是眼下極具應用價值的研究課題”“茶樹聚硒規律研究、茶資源綜合利用這些研究方向也都大有可為”……春雨潤如酥,滿目蔥郁間,張百忍和身邊一眾茶葉專家們熱烈討論著。
作為安康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也作為市農業科技志愿服務支隊現代富硒茶業分隊隊長,開春以來,張百忍便帶領著隊員穿梭在安康各大茶園和茶廠間,一面做技術指導,一面搞調查研究。
通過全面開展“百支農業科技隊伍進百園”“千村千名產業技術員”科技承包服務活動,安康建立科技人員承包責任制,通過“大承包”不斷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科技對農業產業發展的貢獻率和支撐力不斷提升。
尤其是去年以來,隨著“大聯合、大科研、大承包、大培訓”機制的加速形成,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支撐安康茶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在“大聯合”上,安康依托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等4個“國字號”創新研發平臺落戶安康,構建了“國家級首席專家+地方學科帶頭人+科研推廣單位+現代經營主體”協同創新產業發展體系;“大科研”方面,安康與中國農科院、中科院、中科大等36所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實施富硒重大科技項目46項,轉化科研成果10余項。在“大培訓”上,堅持“內部+外出”相結合的方式,對行政隊伍、技術隊伍、經營隊伍開展分級分層次培訓,同時培育了一批“永久牌”技術員。
隨之而來的,是安康茶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突破和茶業科技型企業的崛起。通過突出品種繁育、抓好基地建設,安康實現產茶縣區良種繁育體系全覆蓋,共創建市級以上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132個;圣泰生物科技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生產的茶多酚、富硒速溶茶系列新產品,被譽為“中國式咖啡”,2020年出口創匯超1400萬美元;一茗茶業利用平利本地茶葉成功培養出“冠突散囊菌”,研發出“葉葉金花”散發茯茶,產品遠銷東南亞及英國……這些成就,一舉打破了安康以往生產效率不足且以綠茶為主的茶葉生產格局,改變了安康以春茶生產為主的傳統發展模式。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安康從茶葉入手,將傳統茶業從超競爭的紅海產業變成了充滿發展空間的藍海產業。如今的安康,“秋茶好喝有人采”,茶企發展空間更廣,農民增收渠道更寬。
新理念,釀制穿越歷史的馥郁茶香
如果說新科技是安康茶產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那突出品牌創建、強化質量標準的新理念則是安康茶產業發展的“秘密武器”。
2018年之前,安康茶產業呈現出有產品、無品牌,各縣區、各企業各自為政、標準不統一、無序競爭的局面。為此,市政府下大力氣從市級層面將茶葉品牌統一整合為“安康富硒茶”,并制定了安康富硒茶品牌管理辦法、安康富硒茶團體標準等一系列規范性制度。
近年來,安康迅速充分整合市縣區資源,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品牌體系,持續提升“安康富硒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商業價值,全面推行茶葉生產全程質量標準化,制定發布了《安康富硒茶團體標準》,引導茶企積極開展各類認證,加強市場監管,建設安康富硒茶質量追溯體系,確保茶產品質量安全。
“日前,‘2021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課題結果在浙江新昌發布,我市‘安康富硒茶’獲評‘最具品牌經營力’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一同獲評‘最具品牌經營力’茶葉區域公用品牌還有武夷山大紅袍和赤壁青磚茶。”據市農業農村局茶產業和果業科科長王鑫介紹,近年來,安康茶葉品牌整合逐漸步入正軌,安康富硒茶成功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為我市第一個市域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引領了全市品牌農業發展,成為安康對外開放“金名片”,全市創建省市茶葉名牌產品63個、省級著名商標31個、中國馳名商標2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4家企業授權使用“安康富硒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市茶產業發展“高光時刻”頻現。在2020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行榜上,安康富硒茶位居全國二十強、陜西第一,品牌綜合評估價值達29.94億元,入選農業農村部《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品和能工巧匠目錄》,并被中國綠色農業聯盟評定為“2020全國綠色農業十佳茶葉地標品牌”。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進一步擴大安康茶產業影響力,近年來,我市各級相關部門積極利用各類展會宣傳推廣安康富硒茶品牌,成就喜人。
恢復創新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安康秦漢古茶,并展開一系列高規格產品推介會,助推安康富硒茶走向一帶一路國家;西安地鐵四號線“Tiffany藍”遇上安康富硒茶“Healthy綠”,安康富硒茶高鐵冠名列車和地鐵冠名列車在西安正式發車;安康富硒茶“三年百市百店千點”送健康招商推介活動在全國七大片區主要城市陸續開展;精心組織參加了西安茶博會、西部茶博會、北京茶博會、中國農交會、濟南茶博會等9場宣傳推介活動……這些成就的背后,是安康茶產業日益強大的品牌競爭力,更是今日安康獨特的穿越歷史的馥郁茶香。
新業態,碧波起伏間對話未來
依托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安康的茶葉從巴山深處的田間地頭走向了世界。安康茶產業又該如何走的更遠?尋找答案還要回到起點,回到那一片碧波起伏、青翠連綿。
走進蔣家坪茶園,春霧翻涌,蔣家坪村村民陳敬翠穿梭在茶樹之間,雙手蜻蜓點水,很快她腰上綁的竹簍便小滿了。“去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蔣家坪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茶山上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記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陳敬翠總會一遍遍把當時的情形講給慕名而來的游客聽。
搭上了“茶旅融合”的快車,蔣家坪村“因茶致富、因茶興業”,僅2020年“五一”假期就接待游客2.8萬人次。
現在,蔣家坪村有8戶開辦農家樂,家家紅火。“村里拓寬了車道,加強了公路兩邊管護,購置了游覽車,還新修了停車場和廁所。”據村民介紹,現在村里的年輕人不少都回來搞起了“直播帶貨”,蔣家坪村還修訂了村規民約,大家都信心十足,誓要把蔣家坪村的牌子擦得更亮!
此時,100多公里外的紫陽縣蒿坪鎮蒿坪村茶園內,也是人頭攢動,游客漫步其中。景區內設置的手工制茶體驗區,既給游客提供了更新穎的旅游體驗,也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茶興民富,近些年紫陽縣不少鎮村依托鮮明的硒茶產業優勢,借助改善鄉村環境的時機,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硒茶小鎮。
“我們舉辦茶產業農民豐收節、國際茶日系列活動,吸引游客走進茶園、親近自然、體驗茶事活動,安康茶旅正在深度融合發展,效益明顯。”對于近年來安康茶產業爆發出的新業態能量,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孫自余深有感觸:“2020年,平利縣長安鎮洪福茶山作為全國30座最美茶園之一,年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00余萬元,帶動周邊群眾70余人實現就業增收。”
此外,安康還積極借助硒博會平臺開展安康富硒茶名優茶評選和茶藝大賽,積極促成茶產業與旅游、體育、文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首個國際茶日期間,紫陽縣硒茶養生旅游線路和平利縣古茶探秘旅游線路,被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評定為全國20條最美茶旅線路。
“因茶致富,因茶興業。安康正在多維發力,構建安康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態勢。”據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市茶葉局)局長阮家軍介紹,一年來,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首位產業。
“你們這里已經在變,將來會變得更好。”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一年前跟蔣家坪村村民道別時說的話。而阮家軍相信,這更是安康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