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湯珊珊
近年來,各地區在人才引進上取得了喜人成果,但是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一味地依靠人才引進助力鄉村振興的方式面臨嚴峻挑戰,引進的人才“水土不服”、本土人才缺位等給鄉村振興帶來新課題和新困境。制度在變、發展情況在變,促進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必須從發掘、培養、管理三方面引導鄉土人才扎根家鄉、服務基層。
發掘是基礎。現階段,鄉村振興的人才基礎還比較薄弱,單純依靠政府部門派駐人員實施鄉村振興存在較大局限性,應當在引導鄉土人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上下功夫。“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要著力發掘一批村民熟悉和認可的“土專家”“田秀才”,帶動群眾凝心聚力、齊頭并進,推動產業振興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掘鄉土人才,就是要通過走訪調研摸清底數,分類別建立鄉土人才庫。從種養殖大戶、返鄉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致富能手中發現有技術、有經驗、有意愿的本土“能工巧匠”,讓他們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激發大家振興家鄉的熱情。
培養是核心。培養,就是要立足“實用、實際、實效”,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鄉土人才能力水平。在政策上要加大投入,設立鄉土人才培育專項資金;在制度建設上要全面系統,建立健全領導干部聯系鄉土人才制度,引導鄉土人才擔任“兩代一委”,鼓勵本地產業基地和優秀企業聘用鄉土人才,讓鄉土人才在實踐中成長;在培訓提升上要因材施教,定期組織專業技能培訓,有計劃地組織外出學習考察,推動鄉土人才“提檔升級”。
管理是保障。要健全鄉土人才管理體制機制,健全鄉土人才振興鄉村長效機制,確保人才振興可持續、發展有后勁。完善“鄉土人才服務站”建設,匯聚優秀農業農村人才,充分發揮鄉土人才推廣技術、交流經驗的積極作用,讓鄉土人才從幕后走到臺前、從鄉村田間走向產業基地。用好人才考核評價機制,將鄉土人才納人才工作獎勵范疇,實行日常考評、定期評判和年末評定相結合的方式,對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能帶動發展的鄉土人才進行獎勵表彰,激發鄉土人才“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要推動鄉村振興發展,鄉土人才是主力軍。只有夯實愛才、聚才、興才的組織基礎,以多形式、多渠道開啟鄉土人才培育之門,有力發掘、有效培養、有序管理鄉土人才,才能為農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