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應珊
近日,在包幫村脫貧攻堅中發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有的村干部無從釋手,不知道怎么干?重點怎么樣突破?鄉村振興路在何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國家層面出臺規劃,是對鄉村系統、全景謀劃。對千差萬別的廣大鄉村而言,必須要找到自身發展的“點”,解決實施中的疑點和難點問題;抓住自身特色優勢資源,創造適合自己特色的振興項目,再強力實施鄉村振興。
把握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內涵,提高解決問題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和主抓手。因為問題是鄉村振興的聲音,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問題。鄉村振興,重點在“振興”,就是要發展鄉村經濟、政治、人才與文化等。
以真抓實干促鄉村振興。“為政不在多言,貴在實干”。實干是通往成功的階梯,眾所周知,“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鄉村振興重在“振興”、貴在堅持,就必須有“踏石有印,抓鐵有痕”的精神。結合新實際,用新思路、新舉措,腳踏實地把既定的科學目標、好的工作藍圖變為現實。
在鄉村振興中,貴在恒。要善于發現問題,并敢于解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牢記一個道理,政貴有恒。為官一方,為政一時,當然要大膽開展工作、銳意進取,同時也要保持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一張好的藍圖,只要是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著干,干出來的都是實績,廣大干部群眾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和“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解決鄉村振興中的問題。因此,干部要勇于擔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把特色牌打好,抓好自己特色產業,于薄弱處發力。